江西冠億研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磨協會副理事長單位,初創于1998年,于2012年全面升級改造,現在是中國大型規模的現代化磨具生產企業,專注于從事磨具研發、制造、銷售和服務。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、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多次榮獲“全國磨料磨具行業最佳企業”、“全國磨料磨具行業技術創新獎”稱號,旗下多款“GYSL”牌磨具產品榮獲“中國磨料磨具行業著名產品”的殊榮。
打造一家百年企業是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家的夢想和追求,冠億也將“創世界品牌、做百年冠億”定為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,實現這一目標必然需要企業在技術創新、管理水平、品牌塑造、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做到頗有建樹,更要對自身未來的整體發展戰略成竹在胸。為了深入了解冠億在變革中的決定性時刻以及未來發展策略,我們特別采訪了江西冠億研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易晨浩,由他為我們揭開打造一家百年企業需要具備的條件和要素。
一、先進的設備與管理奠定冠億發展的基礎
易晨浩表示,想要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,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管理體系作為基礎,這就要求負責人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思維。磨料磨具行業是一個以民營型小微企業為主的傳統行業,大量企業的存續發展都是依賴經驗主義和個體能力,冠億成立的1998年,正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前夜,冠億與其它小微企業一樣,隨著中國制造業蓬勃發展進入了快速上升期,在迅猛增長的銷售和利潤背后,一些傳統企業的痼疾也在慢慢積累,但就如同“掛著吊瓶騎摩托”,只要還在飛速狂奔,沒人有時間停下來認真思考細節問題。
轉型的契機來自新廠搬遷,為了迎接雪片一樣的訂單,易晨浩的父親—時任公司總經理的易維民力排眾議推動冠億新廠區的建設工作,6.5萬㎡的廠區、年產能力1.2萬噸的規劃、國內領先的自動化磨具產線,為冠億日后的產品供應能力和品控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然而,新廠建設完工后,隨著“四萬億投資”等反次貸危機政策的逐步退出,中國經濟從高溫狀態回落,進入到一輪下行周期。一邊是新廠建設的高額投資貸款,一邊是市場需求的萎靡不振,冠億走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……
“現在回頭看,我父親當時的選擇是很有前瞻性的,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,但是當時大家還是很迷茫,不知道前景如何。”易晨浩接著說:“后來我們意識到一個企業做的好不好,建設投入只是一方面,如果不能引入與之匹配的技術和管理體系,那就只是簡單的重復建設,很難有更好的發展,經過一系列探索,最終我們從以色列找到了Yuri Shubov加入我們的團隊,為冠億注入了現代化管理基因。我們董事會一致認為,制造型企業必須讓懂制造的人去管理,作為總經理,YURI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國際化的視野和技術,更為冠億建設了一整套的現代化管理體系。當然,我們也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磨合期,當時YURI把不符合標準的產品直接報廢掉,有時候一個月就能銷毀價值十幾萬的砂輪。但是當一切步入正軌后,你會發現很輕松,比如我負責大客戶開發工作,就可以完全不用操心生產環節的問題。”
在YURI的管理下,冠億有意降低了產品產量,拋棄了一些基礎產品,將品控做到能力范圍內的極致,把精力專注在高端客戶上,將業務板塊細化,使產品序列從“大而全”逐步轉向“小而精”,加大兩化融合水平,引入了數字化管理系統,提升了生產效率,從與客戶接洽到產品出廠僅需1個月時間,成功完成了轉型升級。隨后中國市場也在2015年迎來了新一輪爆發增長,經歷蛻變的冠億研磨順勢而上、揚帆遠航。
二、創新與品質提供冠億前進的動能
“陶瓷微晶也好、普通剛玉也罷,磨具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材料,使用什么樣的結合劑將磨粒聚合在一起,幫助客戶產生最佳的磨削效果才是關鍵,冠億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我們的配方設計能力,低溫結合劑確實是一個發展的方向,因為它可以用更少的結合劑、更少的能源消耗,來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磨削效果,我們也會根據客戶的需求來決定如何設計產品。”當談及如何看待低溫結合劑和陶瓷微晶磨料快速普及這一問題時,易晨浩給出了上述回答。
早在2016年,冠億研磨就成立了“江西省磨料磨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,2019年被江西省發改委認定為“江西省陶瓷磨具材料工程研究中心”。易晨浩講到:“我們對于陶瓷磨具的研究是系統性的,把磨具的設計當成一個集合材料方案來思考,這樣能夠更為直觀的根據砂輪構成的三要素進行工藝設計,比如我們自主研發的SNG系列材料,就是專為應對現代化工業中復雜的磨削需求而設計,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,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材料集成的方案,產生不同的效果。對于含有多種稀有金屬的新型合金,SNG系列材料的高耐磨性和高溫穩定性發揮關鍵作用。在高溫磨削環境下,它能保持結構穩定,持續高效地去除加工對象材料,且不會因高溫而影響加工精度。對于加工具有特殊化學性質的材料,SNG系列材料的化學穩定性良好,避免與工件發生化學反應,保證工件的原有性能。在風電齒輪磨削、汽車制造、能源裝備等行業,SNG 系列材料已成為加工新型零部件的重要材料。目前我們已經積累了過萬種成功的產品配方,能夠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磨具解決方案。”
易晨浩表示:“‘鋒利至最后一顆’是我和YURI一起想出的口號,這是我們對于客戶的承諾,冠億在生產環節嚴格把控每一個細節,從原材料的精心篩選,到結合劑、成孔劑等關鍵材料的獨特技術應用,再到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嚴苛的檢測標準,每一道工序都是我們對品質的追求。”
三、品牌和服務決定冠億拓展的廣度
談到品牌時,易晨浩認為,一家現代化磨企一定要重視品牌的建設工作,我們很多的企業都說要對標3M、圣戈班,如果要對標,就應該實現全方位的對標,這些國際一線企業在自身形象打造和品牌宣發方面是相當重視的。過去我們認為砂輪這樣的工業品只要求產品性能好,品牌不重要,但是在如今我們處在信息爆發的時代,客戶的購買渠道和選擇范圍變的非常廣泛,如果企業整體形象和品牌宣傳落后了,就有可能失去合作的機會。他談到:“我們非常重視整體形象設計以及‘GYSL’的品牌建設工作,我們的宣傳頁上每一款產品都是請專業攝影師拍攝修圖的,我們的展位搭建每一年都會出新,絕對不會自我重復,冠億內部非常強調對外宣傳的統一性,每一篇稿件我都是親自審核的,一定要讓客戶對冠億形成一個整體的統一的認知,就是要讓大家看到冠億的企業形象是有高度創新性、穩定性和專業性的,要讓客戶感受到與我們合作,就是雙方共同在完成一次價值鏈的升級。這是冠億構建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”
在提到服務價值時,他則這樣講:“我們一直致力于成為專業磨削解決方案供應商,這也是冠億發展方向的邏輯起點,國內幾家頭部的陶瓷磨具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各有千秋,也難免有一些同質化,這也正是我們在服務層面需要補足優勢的原因,我們的服務分成前端和后端兩個板塊,前端服務包含了從接觸客戶到提供產品的全環節,后端服務則包含了產品在使用周期內所有問題的解決,我們承諾生產的砂輪使用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,產品工程師會在24-48小時內到場解決。并且我們有意識的加強了與高端客戶的合作力度,在市場開發層面選擇與領域內的龍頭企業合作,雙方在效率上會比較同步。”
在采訪的最后,我們問了一個當前行業內正在普遍出現的問題—磨二代如何接好班?易晨浩表示:“想要做一家百年企業,至少需要三代人的賡續傳承,提升自我當然很關鍵,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以現代化管理思維做企業,好的管理首先就要不依賴個人,人都有自己思維的局限性,一定要讓企業靠著制度運行,依靠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系統決策優化,國外很多百年企業都是靠著職業經理人發展的,”隨后,他半開玩笑的表示:“我和我父親提過,我一定會在50歲就退休,把冠億交給更合適的人去管理,人生很精彩,一定不能都投入到工作上。”